武汉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
一.裂缝产生原因 (1)拆模过早使楼板产生弹性变形,支座处产生负弯矩。施工中在混凝土尚未达到规定强度,过早拆模,或者在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荷载等。这些因素都可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,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者直接造成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变形,使混凝土早期强度低或无强度时,承受弯、压、拉应力,导致楼板产生内伤或断裂。 (2)不合理的施工荷载。房屋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,普遍存在质量与工期之间的矛盾。一般主体结构楼层的施工速度平均5-7天一层,因此当楼层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,就忙着材料调运,钢筋绑扎等施工活动,这就使本来养护不足的混凝土,还要承受材料吊卸冲击震动荷载的作用,这种施工方法极易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,这种情况在多高层住宅建设中常见。 (3)楼板上层钢筋位置的不到有效保护,下移严重。由于施工过程中,施工管理不到位,有的施工人员素质较低,各工种交叉作业,造成施工中出现踩踏钢筋的现象。而钢筋工又不能及时地调整修复被踩踏的钢筋,这就造成现浇板有效截面高度减小,承载力降低,致使这部分钢筋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,为楼板裂缝埋下隐患。 (4)在施工中对预埋管线处理不当。预埋线管时,把多根管线集中布置一起,也没有采取加强措施,致使楼板截面受到削弱,而且容易引起应力集中,形成裂缝。 (5)施工材料质量差及混凝土配合比不良。在施工过程中,采用的水泥安定性达不到要求,砂石中含泥量过大,砂石级配差,沙太细,水灰比过大等均可造成混凝土裂缝,这涉及到施工队伍的人员素质及施工管理水平。 二.控制措施 (1)严格控制水泥、沙石等材料质量,在拌制混凝土过程中,严格控制水灰比,如采用商品混凝土,应加强对商品混凝土的现场管理,严格操作程序,控制浇速度,对施工缝要认真处理。 (2)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,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必须保证足够的养护时间和养护质量,不能过早加载和施工超载。 (3)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,在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4小时内,可仅限于做测量、定位、弹线等准备工作,不允许吊卸建筑材料,避免冲击震动。 (4)在建筑材料吊卸时,应尽量做到分散就位,不得过多集中堆放,以减少楼面荷载和震动。 (5)在浇筑楼层混凝土时,各工种要密切配合,随意踩踏钢筋,各类预埋管线尽可能分散布置在楼板断面的中间部位,采取必要的措施(如在管线较多或管径较大的部位加放钢筋网片),以弥补对楼板截面的削弱。 (6)安装拆除模板时,一定要轻放,不得随意撞击楼板,拆下的模板及其他材料要及时转运,不得集中且大量地堆放在楼板上,避免混凝土结构过早受震动和施工荷载影响而产生裂缝。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